六字诀,即六字诀养生法,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,为吐纳法。它的最大特点是: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,通过呼吸导引,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,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。
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,秦汉的《吕氏春秋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。《庄子·刻意》篇中说: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径鸟伸,为寿而已矣。
现存最早的六字诀文献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《养性延命录》“纳气有一,吐气有六。纳气一者,谓吸也;吐气六者,谓吹、呼、唏、呵、嘘、呬,皆出气也”、“心脏病者,体有冷热,呼、吹二气出之;肺脏病者,胸膈胀满,嘘气出之;脾脏病者,体上游风习习,身痒疼闷,唏气出之;肝脏病者,眼疼,愁忧不乐,呵气出之”。陶弘景书中的六字诀用于治病,他说:“若患者依此法,皆须恭敬用心为之,无有不差,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”,为此其练习顺序采用了五行相克的方式加以确定:“以鼻引气,口中吐气,当令气声诸字,吹、呼、嘘、呵、唏、呬吐之”。可以看出,这里六字诀的练习顺序是吹、呼、嘘、呵、唏、呬,其对应的脏腑为:吹呼对应心、嘘对应肺、呵对应肝、唏对应脾。练习时要“气声逐字”,是要出声的。
宋代,陈直在《寿老奉亲书》中论述了六字诀与四季对应、以增强习练功效的问题:
春季,肝气之盛者,调嘘气以利之。顺之则安,逆之则少阳不生,肝气内变。
夏季,心气盛者,调呵气以疏之。顺之则安,逆之则太阳不长,心气内洞。
秋季,肺气盛者,调呬气以泄之。顺之则安,逆之则太阴不收,肺气焦满。
冬季,肾气盛者,调吹气以平之。顺之则安,逆之则少阴不藏,肾之水独沉。
元末明初养生家冷谦在其著作《修龄要指》一书中将六字诀称为“延年六字诀”,不但将嘻属胆变更为三焦,而且将六字诀与导引动作相结合。至此,六字诀基本定型。其《总诀》和六字诀分别为:
总诀
此法,以口吐鼻吸、耳不闻声,乃妙。总诀:此行六字工夫,秘要诀也。非此,六气行不到手。本经以此导之,若不引经,不可不知。
肝若嘘时目瞪睛,肺知呬字手双擎;
心呵顶上连叉手,肾吹抱取膝头平;
脾病呼时须撮口,三焦客热卧嘻宁。
吹肾气诀
肾为水病主生门,有病尫羸气色昏;
眉蹙耳鸣兼黑瘦,吹之邪妄立逃奔。
呵心气诀
心源烦躁急须呵,此法通神更莫过;
喉内口疮并热痛,依之目下便安和。
嘘肝气诀
肝主龙涂位号心,病来还觉好酸辛;
眼中赤色兼多泪,嘘之立去病如神。
呬肺气诀
呬呬数多作生涎,胸膈烦满上焦痰;
若有肺病急须呬,用来目下自安然。
呼脾气诀
脾宫属土号太仓,痰病行之胜药方;
泻痢肠鸣并吐水,急调呼字免成殃。
嘻三焦诀
三焦有病急须嘻,古圣留言最上医;
若或通行土壅塞,不因此法又何知?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在冷谦的书中,六字诀的发音已由原来的“气声逐字”变为“耳不闻声”,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。其原因可能与六字诀由治病转向养生有关,更有可能与中国文化的转向有关。另外,冷谦还将六字诀与四季结合起来,其《四季却病歌》曰:“春嘘明目木扶肝,夏至呵心火自闲;秋呬定收金肺润,肾吹惟要坎中安;三焦嘻却除烦热,四季长呼脾化餐;切忌出声闻口耳,其功尤胜保神丹” 。

声明:
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,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(runpll@foxmail.com)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